top of page

認識「國際吞嚥障礙飲食標準」(IDDSI):護理員與吞嚥障礙者的簡單指南

已更新:4月4日

國際吞嚥障礙飲食標準化創辦組織 (The International Dysphagia Diet Standardisation Initiative 簡稱 IDDSI) 於 2013 年成立,積極為吞嚥障礙患者定立全球公認的食物質地及液體濃稠度定義,為處於不同年齡階段、護理環境及文化的吞嚥障礙患者服務。框架由八個連續等級(0-7)組成,用於確認食物的濃稠等級,適合吞嚥障礙的患者、看護人員、臨床醫護人員、飲食界專業人士或企業使用。





0級:稀薄
特徵:
● 如水般流動
● 流動迅速
● 根據適用年齡和能力,可使用任何種類的奶嘴、杯或飲管飲用
進食能力考慮:
  • 有能力安全飲用各類液態飲品


1級:極微調(杰)
特徵:
● 比水稍微濃稠
● 較稀薄液體稍微需要用力飲用
● 可用飲管、餵食針筒或奶嘴飲用
● 濃稠度接近市面售賣的 AR (anti-regurgitation) 防吐配方初生嬰兒奶粉
進食能力考慮:
● 普遍用於增加嬰幼兒飲品的稠度來降低液體流動速度,但仍能通過用奶嘴吸啜飲用
● 需要因應個別狀況,考慮奶嘴的流速是否合適
● 由於流動速度比稀薄液體慢,也適用於欠缺足夠口部協調去處 理稀薄液體的成年人

IDDSI 流動測試
IDDSI 流動測試
2級:低度稠(杰)
特徵:
● 可從傾側的匙羹向下流出
● 可啜飲,並可從匙羮迅速倒出,但速度比稀薄液體慢
● 需要稍為用力才能從標準口徑的飲管吸啜飲用(標準口徑飲管 = 0.209 英寸或 5.3 毫米)
進食能力考慮:
● 如果無法安全飲用流速太快的稀薄液體,利用低度稠可減慢流動速度
● 或適用於舌頭控制稍弱的人士

3級:中度稠(杰)
特徵:
● 可用杯飲用
● 需要用力吸啜才能通過用標準或大口徑的飲管飲用(大口徑飲 管= 0.275 英寸或 6.9 毫米)
● 無法在餐碟上獨立成形
● 無法用餐叉食用,因為食物會從餐叉的縫隙緩慢滑落
● 可用匙羹食用
● 無需經過口腔處理或咀嚼(即食物與唾液混合形成食團等過 程),可直接吞嚥
● 質地順滑,沒有「顆粒」(如團塊、纖維、硬殼、種子或果實 的外殼/皮、軟骨或碎骨)
進食能力考慮:
● 若舌頭控制能力不佳,未能以低度稠(第二級)安全進食,此中度稠(第三級)的流質狀或更為適合
● 此稠度的流動速度能給予口腔較多時間來處理食物
● 需要某程度的舌頭推進力量
● 適合吞嚥時有疼痛感的人士

在餐叉縫隙間成團狀緩慢滴落,以餐叉壓流質狀食物,叉齒不會在食物表面
在餐叉縫隙間成團狀緩慢滴落,以餐叉壓流質狀食物,叉齒不會在食物表面

4級:高度稠(杰)
特徵:
● 通常用匙羹食用(亦可以用餐叉)
● 無法用杯飲用
● 無法用飲管吸啜
● 不需要咀嚼
● 可以堆成一塊,疊起一層層,或將食物塑型,但不需要咀嚼
● 受地心吸力牽引,會慢慢向下流,但不會如液體般被倒出
● 匙羹傾斜時,會一整羹滑落,落在碟上仍能保持形狀
● 不含團塊
● 不黏口
● 沒有液體從固體中分離的現象
進食能力考慮:
● 若舌頭控制能力明顯減弱,此稠度或許最為適合
● 比細碎及濕軟(第五級)、軟質及一口量(第六級) 、以及食物 原狀(第七級)需要較少舌頭推動力,但較流質/中度稠(第三級) 更需要舌頭推動力
● 不需咬合或咀嚼能力
● 若食物太黏稠,會有較多食物殘留,構成風險
● 任何需要咀嚼、口腔控制或形成食團的食物都不適用於此等級
● 適用於咀嚼及吞嚥時有疼痛感的人士
● 適用於缺少牙齒或配戴不合適假牙的人士

如果匙羹傾斜、傾向一側或搖動,糊狀食物會一整羹傾側或掉落; 或需要輕彈匙羹才能令糊狀食物滑落,但應輕易滑落, 並且只會在匙羹留下極少量食物殘留,換句話說,糊狀食物不應過於堅硬或黏稠
如果匙羹傾斜、傾向一側或搖動,糊狀食物會一整羹傾側或掉落; 或需要輕彈匙羹才能令糊狀食物滑落,但應輕易滑落, 並且只會在匙羹留下極少量食物殘留,換句話說,糊狀食物不應過於堅硬或黏稠

5級:細碎及濕軟
特徵:
● 可以用餐叉或匙羹食用
● 若手部控制良好, 可用筷子食用 ● 可在碟上拿起或變化型狀(例如:弄作球形)
● 質地軟綿濕潤,沒有液體分離
● 食物中可見小型團塊
○ 兒童:2 毫米闊,不長於 8 毫米
○ 成人:4 毫米闊,不長於 15 毫米
● 團塊能輕易被舌頭壓碎

進食能力考慮:
● 不需要咬合
● 只需極少量咀嚼
● 僅靠舌頭力量就能分散此質地食物中的細軟顆粒
● 需要舌頭力量移動食團
● 適用於咀嚼時會感到疼痛或疲累的人士
● 適用於缺少牙齒或配戴不合適假牙的人士

6級:軟質及一口量
特徵:
● 可以用餐叉、匙羮或筷子食用
● 可被餐叉、匙羹或筷子施壓碾碎 ● 此類食物不需用餐刀切開,但進食時可以用餐刀協助,把食 物盛載到餐叉或匙羹上
● 吞嚥前需要咀嚼
● 質地柔軟細嫩,沒有液體分離現象
● 「一口量」隨個人口腔大小及咀嚼技巧而定
○ 兒童,(不大於) 8 毫米
○ 成人,(不大於) 15 毫米=1.5 厘米
進食能力考慮:
● 無需咬合
● 需要咀嚼
● 咀嚼時,須依靠舌頭的力量及控制能力去移動食團咀嚼,以及將食團保持在口腔內
● 吞嚥時,須依靠舌頭力量移動食團
● 適用於咀嚼時會感到疼痛或疲累的人士
● 適用於缺少牙齒或配戴不合適假牙的人士


7級:容易咀嚼
特徵:
● 容易咀嚼,質地柔軟的日常食物;日常飲食應配合年齡及發展階段
● 能以任何方式食用
● IDDSI 第七級沒有限制食物的大小,所以可出現不同的尺寸範圍
○ 兒童:小於或大於 8 毫米
○ 成人:小於或大於 15 毫米=1.5 厘米
● 此等級不包括:堅硬,難嚼/耐嚼的,肉質「好柴」,拉絲,脆口,果籽,木糠/糯米粉/辣椒粉類,骨頭類... ...等等食品
● 可包括「雙重質地」或「混合質地」的食物或液體
進食能力考慮:
● 需要兼備咬合丶咀嚼軟類食物的能力,並且有足夠的口肌耐力 給予時間去形成食物團;牙齒或假牙不是必需的
● 不適合容易從咀嚼中感到疲倦的人士
● 適合一些於吞嚥堅硬或耐嚼食物時感到困難丶痛楚的人士
● 此等級對食物的大小沒有限制,因此會對已臨床診斷有吞嚥困難的患者構成窒息/誤吸風險;限制食物大小的目的是減小吞嚥困難患者的窒息/誤吸風險(如:第四級—糊狀,第五級—細碎 及濕軟,第六級—軟質及一口量均對食物大小有限制)
● 合資格的專業人士可以用此等級作教育用途/來銜接較高階的等級 (需要較多咀嚼技巧)
● 對於食用時需要接受安全監督的人士,請在轉用此等級食品前先諮詢相關的專業人士(個人化的食物質地丶安全用餐計 劃),再作調整
○ 基於某些咀嚼丶吞嚥困難或不安全的用餐行為,有些人士在用餐時需要接受安全監督
○ 不安全的用餐行為包括:錯誤的咀嚼技巧,放過多的食 物入口,用餐速度過快/沒有將一整口食物分開數次吞,不能自我審視自身的咀嚼技巧
○ 應諮詢專業人士來應患者的個人需求,訂立個人化的食 物質地丶安全用餐計劃
○ 對於食用時需要接受安全監督的人士,只有在合資格的 專業人士嚴格的書面指引下才可轉用此等級的食品


7級:食物原狀
特徵:
● 日常食物的各種質地,均屬於這個等級;日常飲食應配合年齡及發展階段
● 能以任何方式食用
● 食物質地可以是硬、脆或柔軟
● 食物大小在此等級不受限制,可出現不同的尺寸範圍
○ 兒童:小於或大於 8 毫米
○ 成人:小於或大於 15 毫米=1.5 厘米
● 包括堅硬的、難咬的、煙韌的、多纖維的、有筋的、乾的、 酥脆的或易碎的食物
● 包括有核、種子、果皮、穀糠或骨頭的食物
● 包括「雙重質地」或「混合質地」的食物或液體
進食能力考慮:
● 能咀嚼任何堅硬或柔軟的食物,並使其成為柔軟可吞嚥的食團
● 能夠咀嚼所有質地的食物而不輕易感到疲勞
● 能夠安全地吐出不能吞嚥的骨頭或軟骨


根據「國際吞嚥障礙飲食標準」,無論是銀髮族、吞嚥障礙的患者或看護人員,都可以透過以上標準選擇合適的食物質地,健康、無負擔地享用每道食物。


資料及圖片來源:

© The International Dysphagia Diet Standardisation Initiative 2019 @ https://iddsi.org/framework.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Commons Attribution Sharealike 4.0 License https://creativecommons.org/licenses/by-sa/4.0/legalcode. Derivative works extending beyond language translation are NOT PERMITTED.

 
 
 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